清朝末年为什么留学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学 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留学

admin 阅读:659 2024-02-14 16:49:34 评论:0
问题描述 清朝末年为什么留学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学

推荐答案

清朝末年为什么留学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学,原因是什么?在晚清时期,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不少人就选择出国留学。可奇怪的是,当时有很多国家可以供选择,但是大部分留学生还是选择去到日本留学。就当时看来,有不少国家比日本还要发展得好,为什么这些人却宁可去到日本呢?



这个理由有几点。第一,日本离中国近。从地理位置上面来看,这个国家跟我们国家相距最近,去这里最为方便。那时候又不像现如今有这么多发达的交通工具,如果选择去其他的欧美国家,在路途上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路费也很昂贵。再者来说,欧洲国家当时的生活开销也比日本高,这样一算下来,去这些国家留学的话,费用昂贵,少有家庭能够承担。但去日本就不一样了,在日本花销要相对少一些,很多留学生家庭都能承担,那当然大家就宁可选择日本。

第二,日本环境更适合国人。自古以来,日本跟中国的交往就比较密切,因此日本很多方面都和我们国家都比较相似,就连文字也有不少相同的。去到日本以后,感受到如此亲切的生活环境,留学生们也能够更快的适应。



第三,清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甲午战争,清朝也是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低估了日本。原来这一个小小的国家,如今已经飞速发展,早已经比清政府强大了很多。这样的现实让清政府明白,想要超越日本,那就必须要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所以,清政府这边是大力的支持留学生们去日本学习。第四,日本这个国家自身也有亮点。日本自从过了明治维新之后,那可真的算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国家开始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开始成长为世界上的强国。这个国家变强,意味着国家的各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教育方面也有了突破。就在当时,日本就已经开始实行义务教育,这样的先进思想是超越我们中国的。留学生们去其他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新东西,而日本有这些东西给他们,这些东西就是日本的亮点,吸引着留学生们前去了解。综上几点来思考过后,其实也不难理解当时为什么有这么多留学生愿意去到日本了。毕竟在这个国家能学习新东西,花销也算相对少,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

其他回答

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留学

现在出国留学,可以说是一个很多中国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过针对的是,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尤其是欧美那些国家。其实很久以前,大唐就经常来迎接各国的留学人员,其中日本商人和使节更是经常来。这种就是大家比较熟悉“遣唐使”,其实这种从隋朝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中断一段时间。不过到了李世民刚即位,这个又开始兴起了。

为什么日本拼命的向唐朝派遣这么多人呢?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偷师,毕竟当时唐朝的经济文化,可以说达到空前鼎盛的时期。日本人本身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主要目的还是来学习的。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不仅包括日本,还有南洋,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庭,阿拉伯等国家,也纷纷派遣使臣和商人前来学习。

而离我们比较近的日本人,自然不会落后。说起来他们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可真是费劲心力。不仅会派遣大量使臣和学者来中国,后来规模逐渐扩大,一次会使用好几艘大的航船。这些人通常是由政府安排相关人员,可以说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成,待遇可以说都是很不错。无疑这些人大大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过当时主要是唐朝教给日本东西,像唐朝的很多生产技术,陆续传到了日本。学习只是一个目的,主要还是想要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现如今中国人盛行去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留学,这不能排除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因素,但是,更多的却是为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机遇,因此,留学相当于镀金,这就成了当前国人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其实出国留学并非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专利,早在1000多年前,大唐朝就常常迎接大批的来自周边各国的留学人员,尤其是地理位置优越的日本使节和商人,根据历史记载,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日本人就络绎不绝的前往唐朝,天皇政府正式派出遣唐使,人数众多,次数也空前频繁。

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继位,日本第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从此日本连续不断的派遣遣唐使者,从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00余年间,日本政府共同向唐朝派出了19次的遣唐使,其中有两次受阻而未到达,有一次是为了迎接前次遣唐使者回国,有三次为了护送遣唐使者回国,所以实际上,日本正式委派并到达唐朝的遣唐使,应该为13次。

在当时海上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为什么日本政府却不厌其烦,不辞辛劳的派遣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来中国呢?

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庭、阿拉伯各地大小的国家,纷纷派使者和商人前往唐朝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经营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各种公益产品,而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比起东欧非洲国家更有地理优势,极富进取精神的日本人也不甘落后,为了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和文化制度,天皇政府派出了大批的使臣学者到中国参观学习,在日本的史书上,遣唐使又称为四海史,或者入唐使,遣唐使团初期规模较小,通常每次仅派一两艘的航船,载有120人左右。

后来使团的规模逐渐扩大,每次使用四艘航船,使团的人员高达500人,因为遣唐使团通常是由四艘船一起拔锚起航的,又是一起扬帆归来,所以日本在文学作品往往把遣唐使称作为四舶船。

遣唐使团由政府使官学习访问人员和航海工作人员组成,当时的遣唐使可谓是今日的公派留学,也就是国家委派你出国留学,日本政府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有的使团人员均由精细挑选而来,凡入选使团者一概予以晋级,并赏赐衣服。

政府还对留学生给予优厚的待遇,一般的船员给予免除徭役,使团官员予以一定程度的资助,在使团起航前夕,要举行隆重的朝拜典礼,夜拜天皇,接下来还会举行饯别宴会,甚至有时会专门准备唐朝的宴席。

历史证明日本政府派遣的这些遣唐使,不负众望的为日本带回了大量唐朝的先进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一时间唐朝的工艺美术、生产技术、文史哲学、天文、数学、建筑学、医药学、一贯器物、典章制度,这些纷纷传到了日本,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即便从现在的日本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当中也不难看出来,有浓厚的中国古文化痕迹,比如说日本的和服,就与唐朝时期的服装很相似。

正是大唐文化和科学技术对日本的滋养,滋养出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日本,倭寇在随后的中国历史中也是登场亮相,极大地危害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导致了明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滞后。

因此,有人提出了疑问,日本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学习吗?或许包藏着侵略中国的祸心,然而,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它只能是人们心中盘旋不定的一个谜团。

本文 新鼎系統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acs-product.com/post/2559.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新鼎系統网沪ICP备2023024866号-15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