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九篇注释及翻译

admin 阅读:306 2024-05-20 00:50:51 评论:0

《论语十九则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后还能不断温习,这样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的表现吗?”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

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违抗上级的情况很少见;不喜欢违抗上级,却喜欢搞乱局面的更是从未有过。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稳固了,道德就会生发。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难道不是仁爱的根本吗?”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

孔子说:“巧舌如簧,善于变换脸色,很少有真正仁爱之心。”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都反省自己:在为人处事时是否忠实?与朋友交往时是否真诚?学习传承是否用心?”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尊重职责、讲信用,节俭而关爱民众,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孔子说:“作为学生,进门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尊敬兄长,要慎重可靠,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仁爱之人。如果还有闲暇,就应该用来学习文化。”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

子夏说:“真正的贤者,外表虽然华美,但对待父母事事尽心尽力,为君主尽忠尽职,与朋友言行一致、言出必信。虽然可能尚未学有所成,但我必定认为他已经开始学习了。”

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是以君子不动而敬。”

翻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居住不求安逸,做事敏捷而言语谨慎,这样就能修养成道;因此君子能安静自持而受人敬重。”

9.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内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孝顺了。”

10.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

有子说:“在运用礼仪时,和谐最为重要。先代君王的道德就是这样美好;无论是大小事,都应该以此为依据。有些事情不必拘泥于礼仪,明白了和谐就要去实践,不以礼仪为准则,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是《论语》中的十九则,每一则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践行。

这些翻译帮助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中的道德原则。

本文 新鼎系統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acs-product.com/post/24615.html

声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新鼎系統网沪ICP备2023024866号-15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