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翻译中性是指译文要准确的反映原作的意思

admin 阅读:866 2024-05-19 09:34:45 评论:0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虞氏有之,久矣。”

冉有曰:“有是一族,宗于颛臾,裔世续耳。颛臾,季氏将焉可求也?况于父母得之,泌之,何及之也?”

孔子曰:“非其贡而求之,何如?”

冉有曰:“弟子无知,焉得谈?”

孔子曰:“非子夷所及,非我亦所及,尔其有言而已矣!”

古文翻译:

季氏打算攻打颛臾。冉有和季路来见孔子,说道:“季氏准备对付颛臾。”孔子说:“冉请问,岂不是你们犯了错误吗?颛臾,古时由虞国掌管,已经很久了。”

冉有说:“他们是颛臾的一族,祖先根植于这里,子孙延续。颛臾,怎么可能由季氏来控制呢?何况这是父母所得,传承下来的,怎么能够占有呢?”

孔子说:“不是他们的贡品却要求得到,怎么办?”

冉有说:“弟子无知,怎么能谈论呢?”

孔子说:“冉子不具备此类见识,我也不具备,你们说就好了!”

以上是对《论语·季氏》一节的古文翻译,展现了孔子和弟子们的一场对话。在翻译古文时,需要理解上下文和语境,把握文字的含义以及言外之意。也需要保持古文的神韵和风格,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本文 新鼎系統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acs-product.com/post/24370.html

声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新鼎系統网沪ICP备2023024866号-15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