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双一流人才入户可以是国外留学人员吗 海归回国就业的前景和优势
推荐答案
留学人员人才引进入户广州条件
一、适用范围
(1)在国(境)外院校获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并已办妥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手续,并在广州市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或在个体工商户工作、在广州创办市属企业或设立个体工商户的留学回国人员;
(2)持有《广州市留学人员优惠资格证》的国(境)外进修、访问学者、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
二、入户年龄要求
1、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
2、在国(境)外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海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人员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
3、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人员年龄在50周岁以下(含50周岁)。
三、社保要求
1、获得国(境)外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申办时须在本市引进单位有社保缴费记录(五险同参,无需连续6个月);
获得国(境)外本科学位的留学人员,在择业期(本科生择业期从毕业证书落款日期开始算起两年内)申办时须在本市引进单位有社保缴费记录(五险同参),在择业期外的申办时须在本市市属用人单位有连续6个月的的社保缴费记录(五险同参且引进单位有参保记录);
2、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如存在补缴情形的,不视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
3、社会保险费缴纳单位应与实际用工单位一致(劳务派遣除外);
4、获海外本科学位、在择业期外的留学人员,社保不再要求在同一单位连续缴费,但需在本市市属用人单位有连续6个月的缴费记录且引进单位有参保记录;
5、所在单位参加市社保的,申请人无须提供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留服中心自行核查;所在单位参加省社保的,提供省社保缴费记录
其他回答
海归回国就业的前景和优势 现阶段,海归的就业情况如何?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还出现了不少?海带?与?海参?(意指?海待?与?海剩?)。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薪金在3000元-5000元之间,多数属于?小海归?之列。这些小海归往往是高中或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出去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仅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类似。而月薪上万元的?大海归?只有15%,他们多数在国外留学多年,同时具有国外工作经验。既然留学生回国就业收入优势不明显,海外留学的经历是否还有优势?
留学还是败家?
花眼(文员)
最近我在美国出差,碰到一个专门做留学生意的南京人。他对每个来到美国的家乡人都特别热情,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每个有条件、有机会来美国的人,都有实力成为他的潜在客户,而现在,留学,特别是针对小留学生的生意,俨然正是最赚钱的中美贸易项目之一。
那天,我们同行的一个人无意中流露出对送女儿来美国读高校预科班的兴趣,他迅速捕捉到商机,跳出当天活动的主题,滔滔不绝介绍起自己的中介经,隆重推荐了两所高校的预科班这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留学方式,高中学生先进入心仪大学的预科班,学一年语言,再报考大学,据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入学的成功率。临别时,他还拿出自己的名片,关照这个潜在客户?一定、一定?要给他发邮件,他会马上回复,奉上各种留学宝典。
不过,根据我在美国所见所闻,真正好好读书的小留学生似乎不多。在北美一些华人网站和国内北上广三大都会的购物类网站上,经常出现留学生晒的购物帖。从购物的眼光来看,不少人都是小朋友,但是,人小购买力却不小,看得让我们这些大人也自愧不如。
求证于那位留学中介,他说,现在的留学生,确实和10年、20年前的大不相同。
当年,能拿到offer和奖学金留学的,都是名校精英,而且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到了美国,本身并不富裕,也懂得理智、自律。现在的娃娃留学生就不同了能够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读书的,家里都有点?立升?,否则支付不起这笔庞大费用。
有这样的好家境,大部分娃娃留学生恐怕都没了努力奋斗的动力不是天生缺乏,而是后天不必要具有,所以就在日复一日的血拼快感中慢慢消磨掉了。他们出国时,很多人就不是学习拔尖,在国外晃荡几年,除了英语口语熘点,更加乏善可陈,回国之后自然也干不出什么名堂。国内人也都知道这样的情况,所以,对这样半吊子的?海归?也很不感冒。
从实际情况看,如果不在乎身份,这样的败家留学生,与其回国在职场上与本地精英拼搏,似乎更适合留在美国做个国际代购,既能天天逛街,满足自己的购物瘾,还能藉此营生,一举两得。
不都是香饽饽
木铃(公务员)
我身边有不少富二代,都被父母送到国外留学,其中以澳洲居多。
10年前,笑笑被她老爹用金银打造出国,今年总算本科毕业了。她母亲陪读10年,专门伺候她。好不容易盼到女儿毕业了,赶紧张罗着回国。笑笑离不开母亲的照顾,跟着回国找工作。
笑笑自视颇高,首先放眼于沿海大城市的金融界,希望谋得一个理财高管的职位。经过N次碰壁,她方才明白,饭碗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于是调整心态,转战于省会城市。无奈,努力了两个月,不是面试通不过就是笔试不过关。最后,还是她老爸的钞票起了作用,在我们这个小城找了一家事业单位,月薪3000元。
区区3000元的月薪,实在提不起笑笑的兴趣,用她的话说,还不够我在澳大利亚一周的零花钱。还没去报到上班,她一个电话打给帮她安排工作的叔叔,坚决地回绝了人家的美意。她每天宅在家中,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海待?信息,期待能有一家识货的大型机构向她抛来橄榄枝。
笑笑的父母想不通,明明10年前送笑笑出国的时候,海归很吃香的啊。那时听上海的姐姐说,海归们年纪轻轻就能做上高管,国内大学生奋斗几十年都不一定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凭什么几年一过,凤凰变乌鸡了呢?
是啊,10年前,一个海归可不就是稀有动物嘛我们这样的小城里,找几个大款容易,但要找个把海归很难。就算是有家里孩子出国留学的,不是留在国外发展,就是留在沿海大城市了。现如今人才辈出,再加上留洋的也分三六九等,有名牌大学的优等生,也有像笑笑老爹花银子培养出来的,难说海归都是宝。
宁财神有句话,?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能看得出来?。所以,无论是海归还是海剩,如果你真有两把刷子,不愁没有出路。
不能仅以?薪?衡量
霍寿喜(公务员)
一般来说,月薪超过万元的就是?大海归?;月薪在3000元-5000元之间的,被称为?小海归?;而那些在就业市场与国内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的留学回国者,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则不叫?海龟?,只能说是?海带?与?海参?(意指?海待?与?海剩?)了。
这样的衡量标准,多数情况下倒也符合这些留学生出国前的?成绩档次?。一般来说,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公费或奖学金出国读了个博士,回国待遇肯定远远高于那些在国内都考不上本科的自费留学者。但也有例外的。我有位同事的孩子,清华大学毕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任职于国内某大学,职称是副教授,月薪也只有6000多元。同事说,儿子学的是传统理科,挣不到什么?外快?,收入还不如所在城市的公务员。而我另一位朋友的女儿,高考时只上了?三本?线,去了一所中外联合办学的?2+2?,虽然花了30多万元出国,但因为女儿学的是商学专业,外语也不错,回国后就进入一家上市公司,月薪早就突破万元了。你能说这个?三本?女生是?大海归?,而那个清华男生是?小海归
我有两个旧年同事,都是带着国内数年工作经验出国的,一位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现在回国了,在我们这个清水衙门当上了副厅级干部,但收入肯定不足万元;另一位则是改行到国外学计算机,现在也回国了,在一家大网站工作,年薪是50万元。这两人本科读的是同一所大学,?海归?后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我真分不清哪个该是?大海归?,哪个是?小海归?。
可见,?海归?的薪水,除了受工作经验的影响外,与是否是名校、是否热门专业、与?海归?们的个人价值观关系很大,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影响因素,但最重要的肯定还与个人的能力有关系。如果是群体比较,不妨以薪水衡量?海归?大小;但具体比较两个?海归?时,仅仅以薪水为标准,就可能比不出谁大谁小了。
海归那点事儿
陈璟(咨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鄙校校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请来一位?海归?给我们作报告。之所以这么难请是因为方圆几里地就这么一位海归,那地位就像古时候的举人老爷。
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海归的身价可谓一落千丈,假如还有学校肯请他们去演讲,恐怕他们会受宠若惊。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三。
一、神秘感消失。当年别说我们这些小市民,就算大单位的领导对于海归都很陌生,潜意识里总会把他们和钱学森、钱伟长等联想到一起,不由得肃然起敬。如今呢,本人住在一个很平民的小区,我们一幢楼里就有十多个海归邻居。可想而知,大家对于海归司空见惯,他们有什么能力,大致也有个印象。当头上的?光环?褪去,走向平凡在所难免。
二、当年的海归以公费出国为主,基本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如今则是自费留学后归国居多,素质良莠不齐。就拿我亲友中的一些海归来说,相当多的?小海归?高考连三本甚至专科都考不上,家里用钱把他们送到国外,几年之后混得一张?野鸡大学?文凭回国。这些低素质海归数量越来越大,无疑拖累了海归就业行情走低。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粥,当?老鼠屎?达到了一大把,这锅粥还能喝吗?
三、回国原因的差异。以前的海归回国无非三种原因:公费留学必须回国;爱国心切;习惯于国内的环境。如今随着出国留学者数量极大增长,这三种原因回国者比例小了许多。
?我女儿说很适应加拿大,起码这几年没有回国的打算。倒不是不爱国,她觉得空气质量、城市环境比国内好得多,竞争也比较公平,所以?我楼下的王大妈接下来的话,不知道是不是有些武断?她认为,许多人是难以在国外生存才回来的。
这样的推断当然以偏概全了。但不可否认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些在外只有求学经历、毫无工作经历的海归,很容易被怀疑为能力不足。
海归整体贬值,这是一个开放社会必然的进程。在出国成为家常便饭、周围外国人越来越多的年代,海归本不应该是一种特殊身份。假如他们真有能力,不会担心与国内求职者平等竞争。
海归的优势
据统计,去年有15万留学人员回国。随着国内?土鳖?素质提高,海归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再轻而易举。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海归们抱怨缺少慧眼的伯乐,殊不知用人者看他们时已经掠去了那道曾经十分耀眼的光环。国外留学经历,让他们视野广阔,同时,也让他们疏离了国内?基本国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企业HR是怎么看的?海归们又该如何在职场实现自我价值?
Q1 同等学历下,与?土鳖?相比,海归有优势吗?
有优势但一样缺乏工作经验
?海归也是人一个,有优势,也会有劣势。?今年将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金融专业的Roy打算在毕业后回国。谈到海归与?土鳖?之间的那些事儿,他表示,海归与?土鳖?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找工作要赚钱的人,只是学习形式不同。海归有海外学习背景,?土鳖?熟悉国内行情,二者各有优势和劣势。
贝塔斯曼中国人力资源总监吉涵斌表示,不管求职者是不是海归,我们都会考察其商业头脑、团队合作、创新胆魄和思维、学习、执行能力,以及人格的成熟度。相对而言,海归的见识、思维方式、文化和多样性的包容度以及社交圈子可能因为一段时间国外的教育和工作经历而变得更为开放。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的心理预期会与现实有反差,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能否把握好情绪会影响回国以后的适应性。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认为,海归在语言沟通、思维习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这些优势需要和专业能力充分结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只抱着海归的招牌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在海外求学期间,应积极寻找企业实习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这也会成为回国找工作的差异化优势。
?和本土人才一样,缺乏工作经验,但随着本土人才学习能力的提高,海归的优势逐渐被弱化。?安利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每年校招中约有5%来自于海外留学生。在她看来,海归拥有良好的英文应用能力,其出众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竞争中优势很明显,另外,国外课程设置灵活,海归的实践能力相对要强。
Q2 应聘时,会因为海归身份而加分吗?
有海外工作经验可能加分否则可能减分
据新快报记者调查,海归们回国找工作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名校头衔再响,也会毕业,也要考虑工作。?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设计专业的Fibi表示,海归这个身份,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优势,反而是一种劣势。名校毕业的Fibi回国找工作并不顺利,?很多企业看简历就觉得不适合,要么担心在国外的待遇比较高,回来后能否在企业安心工作,要么觉得其缺乏一些本土工作经验,高不成低不就。?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企业HR普遍认为,企业除了看重应聘者过去的经验以外,还看重其职业规划。安利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不同的部门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对市场、项目管理等位置,有跨国学习背景的海归会加分,但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
广州某交通类国企人力资源部负责人Sam表示,在应聘时,海归身份可能加分,但也可能减分。主要看是否有海外工作经验,如果有,会比同等学历和工作经验的本土人才薪资高一点,这种差距在技术人才方面要明显一些。从实际工作表现看,前半年很难看出海归与国内毕业生的差别,但半年以后,海归在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组织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会逐渐显现。
曾经也是海归,现在是某日企市场部主管Tony认为,从什么地方毕业,做过什么工作,这只是你的经历,不是职业规划。对于海归人才的职业规划,他表示,?面试的时候,我通常会问应聘者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五年规划是什么?目的是想看看应聘的人才是不是能跟公司一起前进的人。?
Q3 海归入职后可以平步青云吗?
欠缺经验要从初级工作做起
?毕竟是花了钱花了时间,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优势。?目前在澳大利亚读心理学专业的小E表示,出国留学回来,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比别人更高的起点。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海外学人工作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海归供职以外企居多,占参与调查人数的32.7%;且多数为执行层(占41.6%)或中层管理者(37.6%),决策层占15%;大多数海归(40%)期望月薪在1万元以上。
吉涵斌认为,工作经验欠缺但有潜力的海归,一般要从初级工作做起,例如高管助理或是一些专业入门级的工作。在这样的平台上,他们容易短时间内接触到繁复的日常运营和战略课题讨论。决定海龟职业发展前景的是其工作表现,有些可能因不适应而被淘汰,有些则会走向现有业务运营或向新业务拓展。技能合格是敲门砖,与企业文化上的契合度则是这类海归在公司职业上升通道的重要因素。
安利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海归需要有一种平和的学习心态,不要以为自己留学归来就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谦虚的学习心态才会有更多成长机会。如果肯努力,跨国的学习背景,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会让?海龟?晋升的速度加快。
小链接
三类海归最吃香
一是?功能型?人才,有技能的海归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他们在国外就搞技术和研发,懂管理、懂技术,又了解中西方的领先技术,广受欢迎;
二是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很缺乏,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三是保险行业的人才,如精算师等,中国保险业亟待整顿和发展,保险业急需有着国际保险行业经验的高级人才。
来穗海归五成扎堆经管类专业
据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广州,留学回国人员超过2.93万人,其中2011年留学回国人员1824人。回国就业的留学人员主要分布在金融、制造业、文体娱乐和电子及电子信息服务行业。
从国别及地区看,其中30%来自英国,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港澳地区(约为15%),接下来是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从学位看,在留学回国人员中,以硕士(60%)和学士(30%)为主,博士占10%。从留学专业看,约50%留学人员专业为经贸和管理类,其次是人文社科(15%)、计算机(10%)、生物医药(10%)、艺术传媒(5%)以及机械、建筑、环境等理工类专业。
Tips:回国后记得办工作派遣证
?
海归就业 专题: https://www.liuxue86.com/k_%E6%B5%B7%E5%BD%92%E5%B0%B1%E4%B8%9A/根据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申报2017年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的 通知 》(穗菁〔2017〕2号)精神,现就申报工作 通知 如下。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广州中医药大学关于申报2017年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的通知,全文如下:
一、申报类别与范围
(一)本项目选派类别包括:
1.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
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国外从事课题研究)
(二)本项目培养类别包括意向培养和定向培养两类。
1.意向培养人员指申报时具有学成归国后服务广州的明确意向,但尚未明确具体服务单位的留学生;
2.定向培养人员指申报时已明确学成归国后在广州的服务单位的留学生。
同等条件下本项目优先资助定向培养留学人员。
(三)本项目留学学校、专业范围及生源。
1.留学学校:留学学校:原则上应为全球列前200名的国际知名高校或排名前100名的学科领域(具体排名以2016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6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2016-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参考,详见附件1)。申请院校不在教育部公布的海外正规院校名单中不予考虑。
2.留学专业:属于广州市战略性主导产业重点支持目录(见附件)内可优先考虑。
3.生源:本项目接受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在册学生,广州地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申报。
二、申报时间
(一)本校网上系统申报初审截止日期为2017年6月1日。
(二)本校书面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17年6月7日,逾期不再受理。
注:按文件要求,项目申请材料由学校统一受理,必须在2017年6月13日前送达广州留学管理中心。校内还需办理相关审核手续,请申请同学务必按校内规定的时间提交材料。
三、材料准备
1.《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
2.《出国留学申请单位推荐意见表》一式两份
3.相关证明材料各一式两份
4.《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申请学生简介提纲》一式一份
5.《2017年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申报汇总表》一式一份
6.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研究生如无法在规定的毕业时间内完成留学计划的,须就读学院、医院或研究所单独出具同意推迟答辩、毕业的书面证明。
7.广州市属(含区属)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须提交所在任职单位的同意派出函及同意按照《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实施办法》的规定,提交定向培养留学人员的培养保证金证明的相关说明函
上述材料均需同时提供电子版一份(相关证明材料提供电子版pdf格式文件)。
四、工作流程
(一)符合申报资格的人员,根据本通知关于院校资格和专业范围要求与国外院校取得联系。
(二)有意申请定向培养留学人员的人员,请与定向培养单位协商,做好签订协议的准备。有意与广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申请定向培养留学人员的人员,可登录广州市国资委网站(http://www.gzgz.gov.cn),了解有关企业的情况。
成功签约的定向培养人员本项目将给予适当倾斜。
(三)请自行登录(http://www.gzpi.gov.cn/vsgzhr/login_lx2.aspx)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网站?留学人员信息系统?填写材料,经由申报单位登陆系统初审并提交留学中心复审,待复审通过后申报人员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申报材料并打印。
材料中必须明确所读国外院校的中英文全名(含分校或学区)、攻读专业及国外导师姓名及其简介。
(四)将申报材料(纸质版)提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大学城校区办公楼613),电子版一份(相关证明材料提供电子版pdf格式文件)以申报人姓名作为邮件名,发至罗老师QQ邮箱:50196656@qq.com。
(五)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复核,报学校批准,并报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
(六)本通知未尽事宜请参见《关于申报2017年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的通知》(穗菁〔2017〕2号)(见附件)
五、咨询及受理机构
(一)研究生院培养办,联系人:罗老师,39358484
(二)广州留学管理中心:
麦慧婷:83137599
陈嘉碧:83563312
文莉纯:83516924
广州市人社局: 周 超 83309237 张静:83307469
广州市委组织部:侯 炜 83517583
广州市教育局: 邱国俊 22083723
广州市国资委: 曾庆彬 83125623
系统技术咨询:市人事人才信息资源中心(83126088)
原文地址: http://yjsy.gzucm.edu.cn/info/1041/4484.htm
本文 新鼎系統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acs-product.com/post/1832.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新鼎系統网沪ICP备2023024866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