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出国容易吗 中科大和南大作为我国的顶尖高校
推荐答案
容易的。
中科大一般来说,出国比例会超过清华、北大,因为它主要是理科,也是在国外大学的水平比国内大学要高。但在2020年,它的出国比例也下降很厉害,出国比例是15.2%。
中科大的出国曲线跟清华的非常像,原因也一样。中美贸易战,美国大学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大幅缩减招收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申请不到好大学,出不去。
其次,国外现在形势不稳,经济一般,对华人也不太友好,要在国外找工作难度很大,而要在国内工作,除了国外少数名校外,其他学校的品牌比不上清北、华五,所以出去之后的收益不大。
第三,我国的高等教育进步很快,清北、华五跟国外顶级名校的差距在缩小,所以也不是必须要出国读研了。
其他回答
中科大和南大作为我国的顶尖高校最近有高分家长咨询我们高考志愿网专家,咨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到底各自强在哪里,报志愿时中科大和南大到底该怎么选择。中科大和南大这2个985大学都处于我国顶尖的大学行列,优势专业类似但也各有千秋。今天我们就从优势专业、师资力量、国家实验室、科研经费、录取分数、地域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以期给高考考生和家长一个更全面的分析,供学生在选大学、选专业、报志愿时参考。
1、师资力量对比
南京大学教学与科研人员约有4000人,其中两院院士30多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2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6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约60人,教授810多人,副教授900多人。
两者相比,总体上南京大学的师资总数更多。
2、学生数量对比
南京大学有本科生13300多人、硕士研究生17000多人、博士研究生8300多人,还有留学生1100多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本科生7400多人,硕士研究生5800多人、博士研究生2400多人。
两者相比,南京大学学生规模也明显高于中科大。
3、重点实验室对比
南京大学拥有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以及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大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以及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
两者相比,南京大学重点实验室数量也多于中科大。但是中科大在国家实验室方面有2个,这个在全国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在物理、量子通信等方面的实力明显强于南京大学。
4、“世界一流”学科对比
南京大学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共15个“世界一流”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共11个“世界一流”学科。
两者相比,南京大学“世界一流”学科数量多于中科大,南京大学的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都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其文科领域专业实力碾压中科大。
5、科研经费对比
南京大学2021年预算经费为86.39亿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预算经费为73亿元,两者相差不大。但是按教师人均、学生人均看科研经费,则中科大碾压南京大学。
6、地域优势对比
南京大学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从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经济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南京更具有优势。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合肥市经济总量也在快速提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在迅猛发展,创新基础设施、人才政策方面也都非常完备。相信随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技术愈加趋于成熟,合肥市的经济发展、对人才吸引力也会和南京的差距越来越小。
8、综合比较后报考建议
1、文科生如果想选哲学、历史、文学、法学、新闻学、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学生,一定要首选南京大学;
2、理科生,如果想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可以倾向选择南京大学;如果想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物理学,建议更倾向于中科大;
3、这两个大学的机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土木等专业都不是其特别优势专业,建议考生和家长慎重报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
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协会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
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1978年,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1995年,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在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一批重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996年,为区别于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之后加上"(北京)",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998年,国家决定实施 "985工程";
1999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中国科大成为首批九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0年,下设26个系,初步建成了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按学科群组织教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中国科大在21世纪初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改革与发展工作;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3年,学校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运作;
2004年,中国第一个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建立的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揭牌成立;
2006年,学校又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007年, 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08年,中国科大迎来50周年校庆。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2012年,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名;
2014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翌年1月7日揭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2015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
2016年,学校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学校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协商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院与专业简介:
据中科大官网显示,学校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院与专业简介:
1、少年班学院:少年班 、创新试点班、教学改革试点班、理科试验班类
2、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系、数学类
3、物理学院: 物理系、物理学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学系
4、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类、化学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5、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
系统生物学系、医药生物技术系
6、工程科学学院: 近代力学系、力学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安全工程
7、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类、自动化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安全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类
10、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系、统计与金融系
11、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英语、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传播学
12、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能源动力类。
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推荐:
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获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
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分析、处理数据的技术手段,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高端软件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统计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科技、银行、证劵、保险、外贸、商务、大学、工农业部门和经济部门等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统计数据分析、抽样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材料科学类;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金属液态成形工艺设计、成形装备开发、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检测、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纳米新材料,以及3D打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天文学;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和前沿学科之一,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他信息,不断革新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驱动人类不断创新尖端技术探索自然世界。
当今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研究中的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各层次结构起源和演化这些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天文学研究,也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持方向,投入大量的科技资源。
本专业依托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为主承办的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天文教育,同时培养天文领域的领军人才。拥有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国家大科学装置。
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地球与空间科学;
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地球化学;
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能源动力类;
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环境科学;
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物理学类;
依次为:理科试验班类、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力学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
本文 新鼎系統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acs-product.com/post/1686.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新鼎系統网沪ICP备2023024866号-15